“14日凌晨,一位患先天性膈疝的新生兒從東方市人民醫(yī)院轉運到我院新生兒科,當天下午就為他成功地實施了膈疝修補術。從轉運,到檢查、診斷、對癥支持、麻醉、手術……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參與的各科室及醫(yī)護人員配合得天衣無縫,這是我院新生兒重癥治療水平提升的體現(xiàn)。”11月16日,海南省婦幼保健院小兒外科主任董琦介紹了該院首例胸腔鏡下新生兒膈疝修補術病例,他表示成功的搶救過程說明,海南省婦幼保健院在小兒危重癥、疑難重癥治療上,已形成了完整的救治體系,并可以在兼顧病患安全的前提下完成高難度的微創(chuàng)手術。
11月13日,小星在東方市人民醫(yī)院出生,她一出生后就出現(xiàn)呼吸困難急促、面色發(fā)紺等癥狀。經(jīng)東方市婦幼保健院胸片檢查發(fā)現(xiàn),小星有左側先天性膈疝,急需實施膈疝修補術。先天性膈疝是由于胎兒在母體子宮內時,出現(xiàn)了膈肌發(fā)育不完整,導致一側或雙側膈肌缺陷,部分腹部臟器如胃、腸管、肝臟、脾臟等通過缺損處進入胸腔,可造成出生前的肺發(fā)育不良及出生后急劇加重的呼吸困難。
小星父母非常著急,東方市人民醫(yī)院馬上通過新生兒重癥轉運平臺聯(lián)系到海南省婦幼保健院。海南省婦幼保健院立即派出配備新生兒專用轉運設備的救護車,連夜將小星轉運至海口,收入新生兒科住院治療。該院新生兒科、小兒外科密切配合,為小星完善了術前準備和檢查,以及積極的對癥支持,穩(wěn)定了小星的生命體征。術前造影顯示,小星左側胸腔被大量腸管占據(jù),左肺幾乎完全被壓縮,心臟及縱膈整體向右側移位,并壓迫右側肺臟,也就是小星只能用右側肺呼吸,情況非常緊急。了解孩子的病情后,小星父母由于擔心手術的治療效果和術后康復情況,對是否搶救小星比較猶豫。董琦反復耐心細致地和小星父母溝通,告知手術的風險和治愈的希望,海南省婦幼保健院決不輕易拋棄每一個新生命,孩子病情危急,晚手術一分鐘,小星生命就多一份危險,必須馬上手術。
做通家屬思想工作后,董琦和麻醉科李艷主任共同決定,立即為小星做微創(chuàng)的胸腔鏡手術修補膈疝裂孔。該術式是目前治療先天性膈疝最先進的手術方式,創(chuàng)傷極小,切口美觀,同時能減少常規(guī)開胸(腹)手術的巨大創(chuàng)傷及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4日下午,手術開始前,李艷主任團隊為小孩成功實施了普通氣管插管下的右側單肺通氣,為手術的順利完成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對于這么小的新生兒,這樣的操作難度是非常大的。小兒普外科主任董琦和張京醫(yī)生為小星實施了胸腔鏡下的膈疝修補術,術中發(fā)現(xiàn)小星左側膈肌外后方有一個乒乓球大小的缺損,腹腔里的大部分腸管、脾臟自此處進入胸腔,幾乎占滿了整個左側胸腔。新生兒腸管壁薄如紙張,脾臟也很稚嫩,容易損傷,要把它們全部整理歸位,實非易事。董琦和張京兩位醫(yī)生配合默契,小心翼翼用操作鉗把腸管和脾臟地放回腹腔,又迅速在胸腔內對膈肌缺損的地方進行了縫合修補。
術后,小星回到新生兒科重癥監(jiān)護室,當晚撤除了呼吸機和氣管插管。15日查房,小星生命體征平穩(wěn),恢復良好,雙肺呼吸音對稱,結局完美。這例新生兒胸腔鏡手術的成功實施,體現(xiàn)了海南省婦幼保健院在新生兒內外科診治方面的高水準。新生兒科羊玲主任介紹,早在2012年9月,海南省婦幼保健院就開始牽頭與省內各家醫(yī)院合作,建立了新生兒危急重癥轉運平臺和機制,安排專人負責新生兒危急重癥轉運工作,購置了配備有先進的新生兒轉運呼吸機和轉運暖箱的救護車輛,承擔起救危救急的新生兒危急重癥轉運任務。目前每年自外院轉運重癥新生兒約500名,范圍覆蓋了海南省內所有市縣和地區(qū)。通過加強兒童醫(yī)學相關學科建設,海南省婦幼保健院建立了轉運、急救、診斷、重癥監(jiān)護、麻醉、手術、護理、康復等方面的完整治療體系,能提供對新生兒危急重癥病患治療的強有力技術支撐,團隊協(xié)調作戰(zhàn)、配合無間,成功救治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小生命!